连云港学校大全连云港高中大全灌南高级中学

灌南高级中学

  • 地址:
  • 电话:
  • 邮编:222000
  • 网址:
  • 学校级别:高中 -- 未知
点击查看“灌南高级中学”地图完整版
学校简介

灌南中学简介

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创建于1958年,为首批省属重点中学、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。

学校占地300亩,拥有省内一流的办学条件:校园绿树掩映,碧草如茵,亭台水榭,诗情画意;教学设施先进,所有教室都配备多媒体、空调和电视;有标准化的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劳技等省级实验室;有功能先进的校园闭路电视系统、广播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;有大型图书室、学生阅览室、标准塑胶田径场、青少年活动中心;生活设施完备,有三幢学生公寓、两幢学生餐厅,建有大型学生超市、师生浴室、卫生室等。整个学校气势恢宏,条件优越,是连云港市富有盛名的“百佳校园”,也是莘莘学子求知和生活的理想场所。

五十年筚路蓝缕,灌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,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,也造就了精良的师资队伍。学校有特级教师1人,市首席研究员3人,市学科带头人5人,市名师12人,在读或已经毕业的教育硕士22人;有82名老师先后被全国或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表彰,有90名老师先后在省、市教师专业技能比赛或优课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。教师主持省、市“十一五”规划课题20个,课题立项数、研究人数均居全市第一,每年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均达400多篇。

几年来,在灌中这片沃土上,莘莘学子沐浴着课程改革的春风,吮吸着知识的雨露,成千上万名优秀学子从这座知识殿堂走向高等学府,走向祖国和世界各地。学校连续三年被连云港市教育局授予“教学管理质量奖”,先后荣获“全国体育项目传统学校”、“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”“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”“江苏省优秀教师群体”“江苏省绿色学校”“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”“连云港市文明单位”“连云港市全面育人先进学校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还被南京大学、南京航天航空大学、南京理工大学、南京师范大学、苏州大学、中国矿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列为生源基地。

当前,全校上下正群情振奋,众志成城,为把灌中创建成苏北一流、省内外知名的有特色、高质量、现代化的品牌学校而努力拼搏!

2008年教育教学回眸

辉煌的高考成绩

2008年高考我校取得了办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成绩。全校二本以上达线数549人,达本科填报志愿线781人,目标达成率为158%,位居全市第一。全县前100名中,我校占93人。吴茜同学以总分427分,荣获全县高考状元,位居全市第4名、全省第97名,被北京大学录取。付怀龙、江舟、吴圆圆、王坤莽、陈佳权、惠志光、周翔宇、丁宁、蔡亿文等多名同学被南京大学、东南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录取。有37名同学达到6A,高考总分加10分;选修单科达到A+的同学有256人次,双A+的有28人次。学校因优异的高考成绩被市教育局授予“教学管理质量奖”。

优异的统测成绩

在连云港市2008-2009年第一学期期末统测中,高一年级二本以上达线721人,其中一本达线221人;全县高一二本以上达线总共744人,灌中占有比例为97%。高二年级二本以上达线456人,其中总分400分以上的同学有7人,最高分达到424分;高二全县二本达线488人,灌中占有比例为93%。高三纯文化达二本录取线529人,目标达成率、提升率全市第一,超额完成了市县下达的指标任务;音美统考也取得辉煌成绩,艺术生总数139人,专业达最低控制线127人,二本以上达线为91人;其中朱婷婷同学美术总分279人,居全省第4名。

附:我校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统测中在全市各科位次

学科

语文

数学

英语

物理

化学

生物

政治

历史

地理

均分或达B率446322422

我校高二年级上学期全市期末统测中在全市各科位次

学科

语文

数学

英语

物理

化学

生物

政治

历史

地理

均分或达B率455332424

一流的师资队伍

近年来,我校教师素质得到快速提高,一大批在全市颇有影响的名师脱颖而出。仅仅在2008年,我校便有大量老师在全市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或受到表彰,具体情况如下:

丰硕的办学成果

江苏省绿色学校

连云港市校本教研合格学校

连云港市教学信息化合格学校

连云港市三星级心理咨询室

连云港市依法治校合格学校

连云港市平安校园

南京航天航空大学优秀生源基地

南京理工大学优秀生源基地

河海大学优秀生源基地

南京师范大学优秀生源基地

办学理念、三风一训阐释

一、办学理念

灌南中学的办学理念是“养德启智,造就主人”。“养德”就是修养品德。这是人才培养的首要标准。它既是对我国基础教育“德育为首”一贯思想的落实,也是新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学德育的必然要求。“启智”就是发展智育,开启智慧。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,是任何一所学校的中心工作。在办学过程中,我们主张采用“学以养德,德以启智,德智导行”的管理模式,把知识学习、品德教育、行为养成三方面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。即在智育的传授中融入对学生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培养;而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形成的人格、品德因素,又反过来影响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学习和生活。

“造就主人”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核心思想的体现。它既是新课改的目标所在,也是新课改实施途径的概括。新课改的目标就是: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,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主人。而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,必须要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。要通过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,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,最终形成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,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。

二、校训

我校的校训是“自强不息”。

“自强不息”语出《周易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。启示着人要像天体运行那样永远进取,永不停息。灌南中学自建校以来已经过了四十八年的风雨洗礼。近半个世纪里,灌中正是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一步一个脚印,逐步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。虽然近年来,由于学校搬迁、优生外流等原因,灌中发展的脚步趋缓,但“自强不息”已成为一种丰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扎根于灌中,灌中人从未彷徨过,停息过。越是在最困难的时候,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会越显得突出而明显。我们坚信,有这种精神的支撑,我们一定能战胜任何困难,天道终会酬勤,付出必有收获!

三、“三风”

1、我们的校风是:自强、协作、笃实、创新。

自强,即自强不息。这是校训在校风中的体现。协作,就是一种团队精神。灌中规模庞大,教师众多,强调协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只有引导老师之间互相学习,取长补短;相互尊重,虚心谦让;和衷共济,携手奋进才能推动学校这首巨大的航船破浪前进。我们坚决反对文人相轻,单兵独战,强调集体效益,推行捆绑考核,因此引导全校同心同德,团结协作。笃实,就是事无大小,必须讲究细致实在。努力在全校营造“说实话、办实事、求实效、重实绩”的务实氛围,保证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。坚决反对浮夸、推诿。创新,就是要解放思想,更新观念,与时俱进,不断前进。21世纪,是资讯瞬息万变的时代。图存,发展,都在于创新。作为学校,领导与教师有无创新意识,有无创新行为,关系到学校的命运与前途。在竞争激烈的办学环境下,求新,求变,更是硬道理。

2、我们的教风是:关爱、博学、敬业、启智

冰心说过: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”爱心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,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。只有尊重学生,理解学生,关爱学生,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互信、融洽、友谊的桥梁,才能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一个老师,无论教学水平多高,对待学生冷漠、疏远,最终都不会得到学生的欢迎,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。

博学,就是要求老师要广博地猎取知识,丰富教育理念,磨砺教学技能;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,真正做到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。一个老师,只有做到这样,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,挥洒自如;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作为课堂主导的地位,提高教学效益。在新课改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,这更是对每一位老师的迫切要求,因为新课改的能否真正落实关键看教师素质。

敬业,来源于《礼记》中的“敬业乐群”。敬,就是专注于一件事,不对其他事分心。敬业应是对待工作的第一种态度。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思路,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。思路无高下,方法无优劣,敬业投入,努力做到极致便自然有效。这也是我们去过山东诸城一中等许多名校参观后的共同体会。

启智,这里主要指开启学生的智慧,这是教师工作的关键所在。我们的追求是:养成学生学习习惯,让学生懂得学习,自觉学习,乐于学习,善于学习;交给学生学习方法,使其学会迁移,学会拓展,学会发散,学会自我获取知识;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,使学生懂得审美,懂得探究,懂得质疑,懂得创造。

3、我们的学风是:勤学、善思、自主、探究。

“勤学、善思”是对学习的基本要求,也是取得优异学业的必由之路。“业精于勤荒于嬉”,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,这些都是千古良训。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勤于思考,发奋学习,坚信勤能补拙;同时鼓励独立思考,善于提问,用于探究,深入钻研问题,真正学有所获、学有所悟、学有所成。

“自主、探究”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新课改的基本理念。是当前各学科都在努力追求的教学方式。指以学生为主体,充分发挥小组学习、全班共同学习的群体功能,在合作中学习,丰富语言积累,培养学生主动探究、团结协作、勇于创新的精神。自主是合作、探究的基础和前提,合作是促进自主、探究的形式、途径,探究是自主、合作学习的目的。三者互为一体,又互为促进。

实现这样的学习方式,对于老师而言,要努力培养其新课改的意识,改革课堂结构,丰富教学手段,改变教学方法。对于学生而言,要引导其逐步形成主动学习、探究的习惯,努力培养其质疑、探究、创造的意识,使其真正做到自主学习,自主思考,自主协作,自主求知。

相关评论

评论列表(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)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