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省白塔高级中学源于乾隆年间的景禄书院,始自1905年的西岩高学堂,经由1913年的石峰市小学发展,于1956年创建为白塔埠镇初级中学,1960年增设高中部,1996年12月被确定为连云港市重点中学,1998年高质量、高标准地跨入了江苏省重点中学的行列,2003年转评为江苏省“三星级学校”,2009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。已是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级中学。
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坐落在交通便捷、风光秀丽的苏北重镇——白塔埠镇,始创于1956年,是一所公办、独立设置的农村完全高级中学,原名白塔埠初级中学,1996年12月被确定为连云港市重点中学,1998年高质量、高标准地跨入了江苏省重点中学的行列;2003年转评为江苏省“三星级学校”,2009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。
白中
校园环境优美,风景如画,现有校园面积160余亩,70个教学班,109口标准化教室,室装配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,建有图书实验楼、多功能报告厅、电子阅览室、语音室、学生餐厅、标准运动场等。校园建设凸显人文校园、科技校园、数字校园、书香校园。改建新建祥璧广场、菊芬广场、硕仁亭、思齐亭、博士苑等人文景点。以丰富的红色文化,鲜明的时代精神,熔炼成“砺志报国”的校训,“尚德明理”的校风,“小以成大”的教风,“博学笃行”的学风。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,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。
学校整体呈现“目标明确,科学发展思路新,高点定位,办学硬件面貌新,实践探索,砺志育德模式新,推进课改,有效教学课堂新”的四大办学特色。
学校师资力量雄厚,近4000名在校学生,共有教职工308人,其中专任教师241人,具有本科学历的236人,研究生5人,在读研究生5人,中高级职称180人。市、县骨干教师48人,市、县学科带头人、教学能手23人,市教坛新秀2人,县级以上教学技能大赛获奖55人。
学校现有教学楼3栋,实验楼1栋,图书楼1栋,学生宿舍楼3栋,餐厅2栋,办公楼1栋,报告厅1座。学校有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,学校“校园网”已达到“校校通”工程的第二层次要求,学校共5个微机房,300台电脑。
微机教室及教师办公室全部连接上因特网,教师、学生可与全国名校、教师、学生随时交流;与闭路双向控制系统的主控机对应,每口教室内都有29吋超平彩电、控制终端;此外,还有高亮度投影仪、投影幕等,已达到了“三机一幕”的要求。有足够的理化生实验室:物理有3个实验室和演示实验室,2个仪器室和3个准备室;化学有3个实验和演示室,2个仪器室,3个准备室;生物有2个实验和演示室,2个仪器室和2个准备室,1个标本室。完全达到2人一组分组实验要求;另设有音乐、美术、语音等专业教室,有钢琴3架,电子琴2台,VCD音乐教学机、电视、石膏雕塑、写生画架等专业设施,设施齐全,能充分满足教学要求。
学校有1个专业多媒体教室,内有控制系统、数码投影机、视频展示台、DVD机、放音卡座及功放等,此外还配有2个64座规模的语言实验室。学校图书、阅览室均实施开架借阅。图书室藏书达117804册,生均达到40.3册,年生均购书达5~7册,已达到二级馆的要求;录音和录象资料约3000多盒带,绝大多数与现行教材配套。阅览室6个,共有报刊杂志228种,320个座位。 学校三栋学生宿舍楼,建筑总面积达11190平方米,住校生为2300人,生均宿舍建筑面积为4.87平方米,卫生设施齐全方便。食堂整洁卫生,厨房面积达标,设施良好,餐厅和厨房面积为4900平方米,共有2400个座位。学校有400米塑胶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和10片篮球场,2片排球场,1片器械活动区,有1032平方米的体操房,180平方米的乒乓球室,体育设施齐全,体育器材充足;卫生室达100平方米,三名专职医务保健人员,24小时值班。有较齐全的常用医疗器械,200多种常用药品。
并拥有超市、洗衣房、奶茶店、水果超市、理发店等后勤设施!
学校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,坚持内涵发展模式,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第一要务,成功汲取名校的办学经验,融入本校鲜明的管理特色,外紧内化,顽强拼搏,取得了高考成绩的一个又一个辉煌,连续两年荣获连云港市教育局 “教学管理质量奖”和“教学管理特色奖”、“全面育人先进学校”荣誉称号,连续获东海县政府“高考先进集体”称号。
四星创建,掀开了白中历史新的画卷,白塔高级中学将迈上更具实力、更具竞争力的新的征途。我校将继续发扬成绩,全面落实“十一五”规划,继续坚持“关注师生发展,关注师生健康,以科学人和文精神引领学校发展”的办学指导思想,始终以教学为中心,狠抓教学管理,深入落实“问题教学法”,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,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努力用三到五年的时间,把白塔高级中学打造成苏北一流的农村品牌高中。
吕祥壁烈士陵园
吕祥壁烈士陵园位于白塔高级中学内部西北位置,陵园南北长90米,南宽约40米,北宽约75米,四周青砖砌成围墙,总长约370米。烈士墓碑为花岗岩结构,高约6米,坐落在陵园中间。碑面阴刻“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吕祥壁烈士永垂不朽”。落款为“东海县各界人民”。碑下烈士瓷质遗像镶嵌在一块四周黑漆的方形花岗岩中。碑座有两层蹭步,也由花岗岩块石砌成,周围青松环抱,碑后的展览室内陈列着烈士遗物、生前事迹图片和各种纪念品以及被救儿童的照片。
1944年7月出生在四川蓬溪县一户农民家庭,1966年3月参加人民解放军,是空军连云港场站后勤部一名战士。入伍以后,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,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,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完成得十分出色。一次龙卷风袭击部队驻地,掀掉了楼顶。在这紧急时刻,吕祥壁毫不考虑个人安危,冲到楼上把昏迷的连长及几名战友救了出来。他在休息时间,经常帮助群众拉草运煤,治疗富疾禽病。就是临牺牲那天,他也是为群众去办事的。
那天,春寒料峭,朔风刺人肌骨,他考虑到耕种大忙即将开始,解放军有责任助耕支农,便趁下午空闲,把部队农牧场仓库中待修的农具装上马车,去白塔埠镇上修理。因为待修农具有100多件,当天不能取回,为了回来不跑空车,祥壁想到还有六个改装的空油桶在“八一拖拉机厂”未运回,便到“八一厂”装上空油桶。谁知刚出厂门不久,拉车的 马受到空油桶撞击声的惊吓,狂奔起来。
这是白塔埠镇的东西骨干大道,路上行人较多。祥壁拼尽全力想勒住缰绳阻遏马匹惊胞。但这时马的野性已经全部迸发,不是一两个人能驾驭得了的。马车越跑越快,车上的油桶越颠越响,受惊的马也愈益疯狂,撒开四蹄飞奔。当时正是学校放学时光,有四个小同学慢悠悠地返家,一路上东张西望,胡乱攀谈,当他们发现飞奔的马车迎面而来时,已经近在眼前。四个学生吓得不知所措,只是呆站在马路中间。吕祥壁见状,明白惨祸即将发生,于是拼出全身力量,向左侧猛一拽缰绳,终于把马和车翻倒在跨旁大沟里。四名小同学脱险了,而祥壁他自己却被马车压在沟底,头部受了重伤。周围群众马上把祥璧送往医院,但由于伤势过重,抢救无效,终于牺牲,年仅二十二岁。
菊芬广场
菊芬广场位于白塔高级中学内部东南位置,在高三教学楼前,雕像下方写明菊芬烈士的事迹和生卒年份,与吕祥壁一起镇守在白塔高级中学,保佑一代又一代的白中学子。[1][2]
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学生放学了路上到处都是学生穿马路,最好要有人管理下,学生过马路也安全,道路也可以畅通一点